專欄連載Column

2025-07-05

第127期 台灣體育署為 高爾夫的種子催芽

最近一段時間,我擔任教育部體育署的訪視委員一職,到全台多所國小與國高中,訪視高爾夫運動扎根計畫的推動狀況。

為鼓勵高爾夫運動在校園中的多元發展,教育部體育署推動高爾夫扎根計畫,透過讓更多小朋友接觸到高爾夫的策略,提升青少年對高爾夫運動的參與度。與各級學校合作建置入門教學所需之高爾夫體驗環境,如課程設計、社團活動及所需設備(包含高爾夫球具、塑膠球、模擬擊球與果嶺設備),並安排專業教練進駐校園授課,提升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。

走進校園,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孩子手中的球桿,而是一顆顆可能長出夢想與實力的種子,即將萌芽,逐漸成長茁壯。體育署所做的,不只是推動,更是灌溉。讓高球不再只是菁英運動,而是校園教育的一環。

計畫亦遴選具潛力之學生進入專業培訓系統,建立由基層培育至菁英選手之專業培育體系。目前全國每年參與該計畫的學校已超過200 所,累積上萬名學生曾接受過高爾夫相關教學與活動訓練,逐步將高爾夫課程納入學校體育教學、運動課程或作為社團與課後活動之選項。且同步推動高爾夫特色學校與訓練基地的建置,進一步強化國內高爾夫人才的基礎與競爭力。

身為訪視委員,參訪每一所學校並不是單純檢視成果,而是想了解哪些地方已經為台灣高爾夫種下了種子?又有哪些地方正在等待更多的陽光與水分。由衷希望透過這一輪訪視,讓台灣的高爾夫扎根更深、走得更穩。也希望教育部能聽聽大家的意見,了解校園高爾夫推動的現況,在器材、師資、課程設計、選手訓練各方面的執行情況,又遭遇了哪些困難需要協助。

最重要的是,如何連結資源與需求,媒合業界、教練與學校,建立起校方與體育署之間的橋樑。更要找出足堪做為典範的學校,讓其他有志推動高爾夫的學

校可以學習複製。

我們兵分多路,北、中、南、東各地奔走,看到各所學校在推廣高爾夫的不同方式與做法。有從零開始的偏鄉學校,以社團活或成立代表隊的學校、有重點

訓練培養投入競技並導入升學體系資源,也有單純社團推廣開心好玩,還有曾培育出代表選手的學校,或曾辦理比賽的學校等等。

當然,訪視重點與觀察項目包括教學現場與訓練環境、是否有專業教練與球具儲存少不了的場地支援,而學生參與動機和人數趨勢則能分析出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。還有學校行政支持度、和地區球場協會教練的合作情況、經費與資源分配問題、未來發展的可行性與建議等等。

高爾夫的種子不是一天長成的,它需要教練的眼光、學校的支持、學生的熱情還有制度的陽光。這次的訪視是一次對土地的探詢,也是對未來的許諾。我們將把每一所學校的聲音帶回去, 用來設計更接地氣、更能扶育人才的下一步扎根藍圖。

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 – 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